姚婆婆的“好闺女”
安乡县大鲸港镇丰凝港社区4组,有这样一对母子:母亲姚婆婆年近80岁,体弱多病;儿子40多岁,痴呆弱智。母子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处境悲戚。
有道是,命运无情人间有爱。陈三英,丰凝港社区妇女主任兼纪检员,一米五的个头,年过半百,侠骨柔情,主动请缨,肩负起了照顾母子俩生活的重担。
帮人一时易,助人长久难。 十多年来,陈三英用自己的善良和朴实的爱温暖着这对孤苦母子的心,把姚婆婆家的油盐柴米、吃喝拉撒等大小事务,安排得有条不紊。姚婆婆体弱多病,每次当病痛来临时,陈三英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她身边,陪她看病抓药,端茶送水,细心呵护。
老人家在自家附近种了几分菜地。每到下种、栽苗的季节,陈三英总会陪着姚婆婆一道体味“母女”共同劳作的乐趣。至于给蔬菜浇水施肥、除虫打药的活儿,全部由陈三英包揽,不在话下。
傻儿子经常大小便失禁,拉得满屋狼藉、不堪入目。难以置信的是,陈三英却不嫌脏不嫌臭,多次默默地为他们收理房间,清洗衣被。“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傻儿子,我自己害你都算的,还带个‘拖油瓶’害你,叫我的心哪门得安哦!”姚婆婆揩着泪眼对陈三英哭道。“大妈,别这么说,我也没帮多少忙……您老硬是过意不去的话,就把我当你亲闺女好了。”陈三英不断开导着姚婆婆。
众所周知,2008年的湖南闹冰灾,冬天特别寒冷。为了让姚婆婆母子俩温暖度过严寒,在一个大雪封路的日子里,陈三英一大早赶赴县城,取回两床专门为其定制的质地优良的厚棉被。凑巧的是,从县城乘坐公共汽车到了镇上后,因天气极端恶劣,镇里的出租车都停止了运营。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和溜滑的“冰路”,陈三英毫不犹豫的一手怀抱着一床裹着厚厚塑料布的棉被,逆着风雪、顶着严寒,五六里路程,在雪地里硬是深一脚、浅一脚地“挪”了近一个小时,才“风雪夜归人”式的“闯进”了姚婆婆家。“当时,英子裹着两床棉被进来时,天色已暗,我还以为来了强盗……她满身是雪,手脚都冻僵了,把她遭孽的!”回忆当时的情景,姚婆婆仍是激动不已。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不让姚婆婆感到孤独和伤感,逢年过节,陈三英总不忘弄好一桌丰盛的饭菜,和儿子一道送到姚婆婆家中,陪他们一起吃饭、聊天,感受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大爱胜于血缘。2010年,姚婆婆的痴呆儿子过世,陈三英忙里忙外料理完丧事后,怕老人家孤单和悲伤,每天晚上陪宿在姚婆婆家达半月之久。最近几年,姚婆婆因年事渐高,时常念起死去的儿子,心悲泪流,双目已经失明,但她却能从无数双手中,触摸出哪双是陈三英的手。用老人家的话说:“英子这双手给俺梳过头、给俺煮过饭、给俺挑过水……俺一摸就知道是她。” 是啊,在老人家心中,陈三英早已成了自己最亲最近的人,那份感情早已血浓于水。
村里人都说,姚家母子如果没有陈三英的悉心照顾,是不可能熬过这么多年的。提起她,四邻八围的人们总是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个好闺女、好媳妇!
大爱之人有大德。陈三英担任社区妇女主任这么多年来,忠于职守,乐于助人,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今年村委换届选举中,不仅连任社区妇女主任,还经过社区支部推荐,通过层层考察,当选为丰凝港社区纪检员。
平凡孕育伟大。在平凡的岗位上,陈三英屡获殊荣无需言说。但她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村里一对孤寡病残母子的事迹,令人动容;更深刻诠释了一名扎根基层的女纪检干部无私奉献、悲悯大爱的高尚情怀。 陈三英,就像“停不了爱”的蒲公英,不是闺女胜似闺女“反哺”给姚婆婆无尽的爱,传递着一名最基层纪检员的担当精神。(安乡县纪委 钦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