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清风文苑

报告文学二等奖:铁骨柔情旌旗扬

来源:市纪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5日 浏览次数: 字号:

  美丽、富饶的桃源,地处沅水中下游,位于湘西北部,是一个拥有40个乡镇,居住汉、回、维吾尔、白、苗、土家、东乡等多民族,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近100万的农业大县。水利、林业建设曾在全国闻名遐迩,是湖南洞庭湖区有名的产粮、产棉生产基地之一。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成为驰名中外的人文景观。桃城那宽敞美丽的街道,光彩夺目的临街楼面,高耸入云的邮电、金融大楼,巍峨挺拔的防洪铁壁,汉白玉雕塑的桃花仙子和音乐喷泉,无一不使人感到桃源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浓浓气息。

  城西北一座荒山上,有一所被铁丝网封闭的特殊世界。

  武警战士脚下的房屋内,关押着一批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和留所服刑罪犯。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破坏者,曾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为了教育这一特殊群体,桃源县看守所所长傅元成,带领10多名干警,远离闹市,甘守清贫,倾注满腔热情,艰苦创业,文明执法,科学管理,硬是把这一片不毛之地改造成湖南省绿化委授予的园林绿化单位。由于加强了管理,杜绝了行凶、自杀、越狱、暴狱和流行病等事故的发生。

  看守所的规范化管理和硬件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9年监所工作安全无事故,8年监所民警无违法乱纪。傅元成上任6年,集体荣获省、市、县各种荣誉21次。其中,1996年看守所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1997年首批通过了等级化管理达标验收,成为三级看守所;1998年升格为二级看守所,跨入全省先进文明行业;1999年被湖南省公安厅评为“全省看守所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同年被授予“全省公安优秀股所队”称号;2000年度被常德市公安局评为全市看守所“好班子,好搭档”活动先进集体;近几年以来,连续多年被桃源县委、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单位”,连续3年评为“红旗党组织”。

  桃源县看守所就是这样一个优秀集体。

  作为领头人,傅元成1998年2月被湖南省公安厅评为优秀治安工作者;同年12月被常德市公安局评为“十优”看守民警;6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0年4月,成为常德市公安局“三讲”教育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成员之一;建党80周年前夕,荣获常德市委组织部“七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市、新闻单位多次报道傅所长的优秀事迹。这一切,源于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无限忠诚,一个普通民警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一个管教干部在特殊岗位上的无限敬业精神。

  实行警务公开,规范科学、文明管理制度,从严执法。路,在脚下延伸。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绿色,有绿色的地方就有希望。看守所作为一个关押犯罪嫌疑人和已决刑犯的特殊场所,担负着看守、羁押、教育、改造、预防事故等多重任务。傅所长带领班子4名成员,把提高监管民警整体素质作为实行规范化管理,促进工作上台阶的一条重要措施。在桃源县公安局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一项以“警务公开”为龙头的“绿色工程”开始启动,迅速推动着监所管理走向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之路。

  根据有关法律,桃源县公安局看守所对以下三个方面实行全面公开。

  监管民警义务、纪律公开。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看守条例》《看守所等级评定办法》《严格执法、文明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外公布哪些是看守民警必须做到的,哪些是看守民警不准做的。

  在押人员权利、义务公开。根据《宪法》《刑事诉讼法》《看守条例》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明确告之在押人员在监管期间有选举、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取得赔偿等9项权利和遵守法律法规,讲究社会公德积极举报、揭发违法犯罪行为,自觉维护监所秩序等8条应该做的事情。

  管理在押人员的制度公开。包括在押人员的关押、提审、会见、学习、卫生等方面制度。如向在押人员公开:每月底以各监室为单位进行一次考试,每周改善一次伙食,每月理发一次。对监室的卫生防疫工作,冬季每星期消毒一次,夏天每天消毒一次。有病的及时检查治疗,分餐送药。做到了生活有序,管理有章。

  有了公开内容,以傅所长为首的看守所领导班子又拟定了3条务实的举措,以增大透明力度和保障措施。这三条措施是:加大宣传力度。看守所根据监管工作特点,在监区辟各类宣传橱窗23块,宣传板报5块,并在监区醒目位置向社会公布“八项承若”,“看守民警必须做到”,“提讯须知”,“上岗干警职责”“警容警纪监督窗”等。民警佩带胸卡,实行挂牌上岗。同时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职责,制作节目,扩大社会效果。

  加强在押人员地学习教育。看守所不仅是文明执法的窗口,同时也是教育改造罪犯的特殊学校。对每一位新入监的人员,看守所及时发给一本打印的《在押人员须知》,其内容包括在押人员行为规范、权利和义务和公安民警“八项承若”。每个监室白墙壁上用黑色油漆喷印有关监规知识。入监前,监室负责民警总会给在押人员一次教育,告之享有的权利和在羁押期间应该做的事项。每周一晚,所长给全体在押人员以训话的形式进行一次集体教育。定期给留所服刑人员上棵,以促进其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笔者曾向在押人员测试法律常识,其熟知程度令人惊讶。你不得不佩服监所普法的深度和广度,不得不佩服所长傅元成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

  狠抓监督约束。公开警务制度,目的是接受来自法制、纪检、监察、人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单位等各方面的监督,推动监管工作向新的台阶迈进。桃源县公安局看守所不仅强化了亲属接待,设立所长接待日和举报箱,而且每天利用监所广播提醒、动员、号召在押人员积极检举揭发监管民警在执法、廉政方面的线索,并规定凡检举属实的,一律给予记功或物质奖励。

  实行警务公开,使监管民警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有利于看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在押人员自觉反省其违法行为,促进监所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本所提讯、会见人员自觉遵守看守所的规章制度,杜绝了因工作杂乱无序引起的各类事故苗头。 

  抓安全管理,从物、技防入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从实重政。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

  1995年底,傅元成由桃源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所长任上调至千梯山看守所任所长,面对新的岗位新的责任,傅元成想了很多。多年来,桃源县公安局的看守所工作在全市有一定位置。但由于起步慢,远离闹市,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多。要想监管工作上台阶,就必须抓硬件建设,抓规范化管理。

  到所不久,傅元成就一头扎进监所,找干警、职工谈心,找领导汇报。多次召开支部会,民警会,制定了桃源县公安局看守所《基础建设五年规划》。

  有了规划,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傅元成硬凭着一股牛劲,上省里,跑市里,找县里,无数次找领导请示、汇报、签字,无数次找协助单位支援、赞助,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当作100%的工作去作。

  1997年,为了解决看守所用电难问题,傅元成争取到了桃源县政府部分拨款,接着又马不停蹄找县电力局请求援助。几次前往,皆因主管局长不在家不能拍板。腊月23日,老天纷纷扬扬下起大雪,傅元成得知电力局主管局长在家,可偏在这个时候,他要命的痛风病发作,双脚钻心般地痛。为了尽快地解决用电难的问题,傅元成没有犹豫,在民警陈占亮搀扶下,硬是拄着根棍子,踏着积雪,一瘸一拐地从看守所步行到电力局,这位局长听说来意后,说:“就冲你这股不要命的精神,我们一定支持你!”第二天,从电力局传来喜讯,免收看守所电力增容费用6.5万。春节上班,就为看守所检通供电专线。这件困扰了看守所多年的难事,终于得以圆满解决。

  1998年,技术综合楼动工时,正置高温酷暑。为了抢晴天,赶进度,傅所长和干警们一道,带领留所服刑犯加班加点。8月4日中午,施工的人都吃饭去了。傅元成像往常一样,来到工地查看工程进度和质量,突感四肢乏力,头昏,眼花,恶心,跌跌撞撞回到家里。醒来时,他已躺在桃源县人民医院急救室的病床上。望着妻子和战友焦急不安的脸,他安然地笑了:“我没事!”

  正是这种拼命精神,在他的周围磁石般的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骨干争责不争权,务实进取,敢为人先;干警争难不争利,埋头工作,只讲奉献。

  几年来,傅元成凭着一克赤诚的心,从各个渠道筹得资金101万元,全部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建成了设施完善的在押人员食堂;建成了高标准的办公楼,技术综合楼;建成了一流的审讯室、值班室、收押室。翻修房屋3栋,新增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现在的看守所,环境美好,庭院绿化,道路硬化。既有小游园又有六角亭,绿化覆盖达到40%。可谓绿树成荫,四季有花,庭院爽净,楼舍亮丽。

  一位前来视察的领导曾风趣地说:这里进门像公园,进屋像宾馆,违法犯罪人员羁押、改造的地方,提前跨人了二十一世纪。桃源看守所工作9年无事故,干警8年无违法乱纪。这不能不说明傅元成他们在监所规范化、科学化、文明化管理上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艰苦努力。

  情系工作岗位,教育、改造、转化犯人,真情呼唤良知。

  提起看守所,人们的头脑里会往往闪现出高墙、铁窗、脚镣、手铐等影子,认为这里是一个恐怖的世界。如果您有幸到桃源看守所视察工作,有时间和管教干警聊一聊,您将见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监房里,被子叠得有棱有角一条线,毛巾挂得一样高,桶子放得一样齐,饭盒杯子一溜直。如果没有森严壁垒的铁窗提醒你,说不定你会误认这里是兵营。这些人有的读书,有的写字,有的看电视。没有在押人员的喧哗、吵闹,也没有管教干部的大声训斥。一切都显得整肃庄严,文明有序。

  也许您会问,靠什么“魔法”驯服了这些曾经脱缰的野马,矫正了这些曾经扭曲的灵魂?笔者从傅所长那里听到这样一句口头语:“严格执法当硬汉,文明管理创模范”,这是看守所在新的形式下开展“严格执法,文明管理”创建活动提出的口号,他们在执法上严把“四关”:收押关。坚持依法凭证收押,严格进行对犯罪嫌疑人人身及随身物品的检查,搞好入监前教育。

  会见关。在保障在押人员依法享有会见权利的同时,严格依法办事。做到不宜会见的不予会见,手续不全的不予会见。会见时不按规定会见的终止会见。1999年7月,因涉嫌抗税的熊某收押该所后,傅所长的两个侄女同时找到他要求会见,遭到傅所长的严词拒绝。

  留所关。随着监所条件的改变,要求留所服刑的罪犯越来越多。看守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留所对象坚持全面审查,严格考察,然后集体研究,报请上级审批。完全按法定程序办理留所手续,自始至终做到了“四不留”:即外县市的不留,刑期长的不留,剪内表现不好的不留,无担保人的不留。

  减刑假释关。看守所对留所服刑罪犯提请减刑假释,坚持经所集体研究,通过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手续,杜绝了关系案,人情案,保证了工作质量。

  在文明管理方面,桃源县公安局看守所从建立建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抓起,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规范管理制度》。分为队伍管理,监所管理等4部分32种制度。在落实规章制度,强化监所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重点狠抓了对在押人员的文明管理。做到了不打骂,不体罚虐待,不侮辱人格,实现了“三个保障”:即保障了在押人员依法享有的辩护、上诉、举报、控告等权利;保障良好的监内秩序,有效地防止和打击在押人员的行为,杜绝了牢头狱霸;保障了在押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不为人情所困,不为金钱所动的硬汉,傅元成和他的战友们,才撑起了看守所这片天地,树立起了新一代监所民警形象。

  “把犯人当人看”,已成为监所民警的共识。傅元成始终把教育、改造在押人员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稳定的大事来抓。立足于管,着眼于教,注重感化,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傅所长告诉笔者,从严施教,实行“三化”教育,便是他们做好监管工作的法宝。

  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对症下药,实行“亮化”教育。

  所谓“亮化”,就是亮明症结,“处方”对号。针对部分在押人员不明事理,不懂政策、法律,认为坦白就是从严,交代就是往脖子上套绳子,从而不认罪服法,抗拒改造的现象。看守所便施以重叠式政策法律教育,年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200余次,发放法律知识2000余册,以增大普法力度。同时要求管教干部对监管对象熟知基本情况,,主要案情,思想动态,诉讼过程。针对个性、个案特点,有针对性地坚持不懈地做教育、转化工作。终于使在押犯翻然醒悟,认罪伏法。

  安化县盗窃嫌疑人杨某,作案时因被失主打伤,一个多月未开口说话,送押单位说他是哑巴。傅所长提讯时,察言观色,以案说法,以情观变,从蛛丝蚂迹中感觉杨不是聋哑人。发现杨伤口化胧,他即与教导员一起,,带其到医院确诊治疗。返回监所后,傅所长又发动看守民警捐衣献被,从生活予以关心,并鼓励其走坦白从宽的道路。杨某终于开了口,不仅交代了作案的全过程,而且还主动交代了2起久侦未破的积案。

  管教心理学认为,当犯罪人心理处于戒备时期,管教干部一次很平常的谈话,一次不轻易的举动,都会影响在押犯的改造效果,以至于他的整个人生。

  1999年5月1日凌晨2点左右,桃源县看守所服刑犯人刘岩山肺结核病突发,血流不止,情况十分危急。傅所长得知后,立即组织监管干警,一刻钟内将昏了过去的刘岩山用车送到了桃源县人民医院。值班院长说:“病人失血过多,必须立即输血抢救!”见一个犯人要输血,医生有些迟疑了。傅所长立即表态,救人要紧,献血有公安民警,结帐找看守所。就这样,在干警的关心下,当日中午刘岩山安然脱险。

  傅元成安排好看护,在路边店买了2个冷馒头算是充饥。又风急火燎地赶往刘岩山老家——桃源县太平铺乡陆家冲,找直系亲属商议为刘治病。

  一进刘家,看见的是这样一幅景象:一无板壁挡风,二无大门防盗。家里只有70岁的老娘和瘫痪在病床上的哥哥。好不容易叫来在地里干活的刘岩山姐姐,傅所长耐心介绍情况。刘姐又哭又闹,一听说是公安看守所来的人,于是扯住傅所长不放,硬说其弟是遭了看守所的毒打才住的院。

  傅所长没有作过多的解释,只淡淡的说:“你跟我们去,看了你弟弟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刘的姐姐半信半疑。

  一到医院,姐弟俩便抱头痛苦。当得知真相后,带着内疚的心理连连向傅所长及看护干警道歉。鉴于刘岩山的特殊情况,傅所长依法及时为刘岩山办了监外执行手续。

  出院那天,看守所本着道义,为刘岩山结清了1300元住院费。当傅所长摸出身上仅有的60元现金递给刘岩山,吩咐其回家买点吃的时,刘岩山这个1米6多的汉子,颤抖地接过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流满面的说:“傅所长,您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决不给您丢脸。”这是一个犯人发自内心的情感,这是人民的监管干部用真情唤回的良知啊。

  傅元成就这样,以严施法,以情育人。为了一片平安,他和他的战友们,日以继夜的奋战在另一个战场。通过教育,先后有名在押人员得到了转变。

  1998年初,假释犯陈国际从岳母家返回途中,见两个人鬼鬼祟祟绑着一个人往小路推着走。他凭着在监所所学法律,一个信念支持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一人抓住其中两人,同时高喊:“抓坏人!”在闻信赶来的周边群众帮助下,救出了被绑架的人质,将2人扭送到公安机关。搏斗中,陈国际头部受伤。这一年,陈国际被桃源县见义勇为基金会荣记三等功。

  像老师对待学生一样,循循善诱,实行“细化”教育。

  傅元成在抓对犯人的管理上,对留所服刑人员不仅进行法律、道德和人生观的教育,而且还进行有关科学技术的培训。使这些经过改造的犯人重新走上社会后,不至于不学无术而遭到社会歧视。

  近3年来,桃源看守所提请减刑假释获中院裁定,走上社会的留所服刑人员有人,他们出狱后,没有一人重新犯罪,也没有一人因违反假释的规定而重新收监,改好率100%。部分人员走上社会后,成了劳动致富的能手。

  桃源县漆河镇的胡金满,留所服刑期满回家后,办起了缝纫店和油料加工厂,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在改造自己的桔园时也想到了看守所的桔园。去年春,他自带碰柑苗子,改造了看守所的桔园。搞高位嫁接,实行更新换代。当出纳坚持付给他报酬时,他神情地说:“是看守所这个特殊的学校教育了我,使我变得像个人样,就让回头的浪子为自己的家尽一份心吧。”

  1999年8月,接常德市公安局指示,桃源县看守所接管一个汉寿籍犯罪嫌疑人熊某。熊某一年前因流氓伤害被汉寿警方逮捕,羁押后,一直以绝食、打闹对抗政府,短期内展转3家看守所。是一个不服管,不服教的典型犯罪嫌疑人。

  所长傅元成把这次领导交给的任务没有当作包袱和压力,从领导期待信任的目光里,自觉地把任务置身于对桃源看守所工作的一次检验。他立即召开监所民警会,通报该犯罪嫌疑人的案情、诉讼过程及羁押表现,会诊因人施教的具体措施。

  转所那天,熊犯故技重演,双手搂起上衣,有意袒露肚皮上的伤疤,脸上显痛苦表情。入室后,又装病不起床。为了不伤其面子,傅所长吩咐法医给他送去消炎镇痛类药丸,并安排了病号饭。同时,由监管民警轮流出面,以拉家常的形式宣传监所严格执法和文明管理制度,了解核实他的案情,告诉他应该享受的权利。一个多月过去了,对他的谈话达26次。

  一天早上,熊某要监管干部捎信,要求见所长。傅元成把熊某传到教育室,一见面,熊某就内疚地说:“傅所长,我有罪,我的病是装的,请收回病号餐吧。你们这里的干部不打人不骂人,还把我当朋友,我实在不忍心骗你们。请你们放心,我不会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从此,他按时作息,主动接受改造。10月初,熊某主动交待两案线索,办案单位据此侦破一起盗窃案,捣毁了一个贩毒团伙。

  对初犯、偶犯如此,对惯犯、重犯、死刑犯也一样当人看,竭力挽救,让其认罪服法。

  去年9月,劫车杀人犯张新国投监。入监后1年多的时间里,家人从没探过监,其情绪恶化到极点,几次寻机自杀未遂。

  傅所长组织干警不断从思想上开导,从生活上关心。换季了,傅所长从家里找来儿子的衣服;生病了,送药送饭。精诚所至,铁石为开。张新国开始悔恨、醒悟。

  今年8月的一天,傅所长像往常一样,找张谈话。之后,张新国忐忑不安地交给傅所长一封信,内有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个犯了罪的人,傅所长和管教干部不仅没有歧视我,还待我像亲人,处处关心我,越发让我心里不安。悔不当初,然而,这一切都晚了。我愿将死后的尸体和器官捐献给社会,以表示向社会赎罪。感谢傅所长和看守所民警的大恩大德。”

  这是一段流血的文字,它是一个26岁的死囚犯对社会的最后陈述,它揭示了我们的管教干警为维护社会安全所作的努力。不久,他的请求得到了上级部门批准。张新国伏法后,用他捐献的器官救活了两个重危病人。这样,一个死刑犯终于在死后为社会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

  傅元成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从警20多年来,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奉献,甘守清贫。傅元成是一名优秀共产党人,铁骨铮铮,正气浩然,不为名利所惑,不为金钱所困,拳拳爱心,带出了一支铁的队伍,在特殊战线上,旌旗飞扬!

  在本文结束的时候,东方深情地向傅元成和他的战友们道一声平安!  (魏义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