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读书会 | 平凡中的苦难,生活中的坚强
——《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我理解《许三观卖血记》是一本关于责任的书。记得99年刚读大学的时候,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余华写的这本书,当初年轻阅历浅,读后的体会不深。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时隔20年再读这本书,有一种苍凉的感觉从心底生出,慢慢浸透了全身,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胸口,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出来。从许三观身上,看到了父辈的影子,那种坚毅、沉默中蕴含的勇敢和力量,那份男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从许三观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自己身上正在流逝的,正如许三观身上卖出的血。
许三观一生卖了十一次血。每一次卖血的缘由都是为了生存、为了抗争。许三观面对伦理、社会、亲情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幸和苦难,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坚强。虽然他只能以生命做赌注来赢得生存的权利,但他从来不曾被打倒过。当最后一次卖血不成功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四十年来,每次家里遇上灾祸时,他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许三观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思考的永远都是家人。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眼泪、温情、坚强和永不服输的精神。面对苦难,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坚持解决问题。他以坚强乐观以及生存的信念和不服输的精神,挑起了家里所有的苦难,承担了那一份身为父亲的应尽责任。但是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面对生活困难,不会学会变通,一根经在“卖血”的道路上走下去,越走越深,欲败不能。
特殊的年代,人们就有特殊的活法,那个时代困难无法想象,可许三观并不遗憾而是满足“小幸福”,处在新时代的我们不能只满足这种幸福。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做事一定要有目标、有信仰,要注意及时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方式,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不埋怨、不低头,让“卖血”的悲剧不再重演!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四个自信”,做一个敢作敢为,有目标、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的人!(市民政局机关纪委 李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