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三位一体”赋能清廉村居建设
今年以来,为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石门县纪委监委以建设“清廉村居”为载体,从组织、文化、制度三个方面着力,把清廉建设融入到村居建设的方方面面,积极打造政治清明、基层清廉、干部清正、文化清心的村居坏境。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清廉基础
“这条道路我全程参与了监督,我没有其他意见。”在蒙泉镇下七里村2组易家桥片硬化道路验收现场,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龙大喜当众宣布验收程序规范,并郑重签字。像龙大喜这样的“监督员”,已遍布石门县331个村居。
此外,为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全县22个乡镇区(街道)划分为五大片区,由县纪委监委一名委领导包片,所有乡镇区(街道)专职纪检干部联系到村,实现纪检监察工作包村全覆盖。通过严格的网格化、层级式管理,形成了“县统筹抓乡促村”的工作格局。
抓好清廉村居建设的关键是抓好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党建引领,严格选人用人、选优配强监督力量、切实提升基层监督水平。
“今年村(社区)换届期间,我们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9个批次3300名候选人经过了严格的党风廉政审查,其中有18名候选人被出示了否决性意见,切实做到防止‘带病提名’‘带病提拔’。”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
强化制度保障,筑牢清廉屏障
“最近村里投资了24.3万元用于道路拓宽,在这个公开栏上,钱花在哪里,怎么花的,还剩多少,现在都一目了然。我们对村干部很放心。”看着村财务公开栏上的报表数据,易家渡镇叶家坪村村民杨业华、王立平齐声称赞。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县纪委监委以推进村务公开栏规范化建设为重要抓手,凡不涉密的村级财务信息均要求村(社区)按照“四个统一”向村民公开,并结合村务监督委员会、“互联网+监督”平台和县乡两级常态化明察暗访等开展监督,切实防止农村“小微权力”滥用、跑偏。
除了扎实推进“阳光村务”工作,县纪委监委不断建立健全针对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及村居干部作风建设的各类制度。针对村级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存在的腐败与作风问题,出台了《石门县村(居)务管理“五不准”》,并督促县财政局、农村经营服务中心出台完善《石门县村(居)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使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都可被监督、有规可依。
强化文化保障,厚植清廉土壤
“清廉文化”是清廉村居建设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着润泽心田、潜移默化的作用。今年来,县纪委监委选定易家渡镇、夹山镇为清廉村居建设试点单位,在各村(社区)醒目位置都悬挂清廉公益广告,张贴廉洁标语、廉洁诗词……走进各村(社区)图书室,单独的廉洁书架中收藏着廉政书籍、报纸杂志和廉政影视片等,营造出浓厚的清廉文化氛围。
“家族赈酒,来去自由,不收人情……”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站在社区“格言长廊”前,诵读“陶氏族规”。夹山镇杨坪社区陶氏家族的的祖训家规已经传遍夹山的每个角落。经过夹山镇纪委的深入挖掘和提倡,村民们纷纷学习效仿,进一步助力移风易俗,倡导社会正能量。
“我们要求村级纪检员和监督员每月结合村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给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读廉政书籍、讲清廉故事、观廉政影剧,筑牢了基层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夹山镇纪委书记唐娴贤介绍道。(石门县纪委监委 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