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让廉政文化“软实力”化身工作“硬支撑”
自2019年常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成立以来,始终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工作大局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文化的“软实力”,实现了对各项工作的“硬支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连续2年被省政府评为真抓实干表扬激励第一、第二名,政务服务工作受到国务院大督查表扬和央视推介。
广泛宣传,营造廉政“氛围”。打造廉政文化阵地。坚持将廉政文化“外化于形”,实现了廉政文化上墙、上桌、上会议、上脑上心。打造廉政文化讲堂。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廉政文化课,目前已经进行了14次,19位干部讲了廉政课,局党组书记专题就与“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讲了廉政课,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扶贫、乡村振兴、党建联系点带头上了3堂廉政课,有效提升联系点的廉政意识。打造廉政文化走廊。“上好廉政课,推进‘放管服’”“倡廉政新风,供最优政务”……走进常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公楼,一句句贴心的廉政话语,一幅幅廉政题材的画作,不经意间映入眼帘。
多样教育,强化廉政“意识”。坚持“正向”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到石门县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到常德博物馆重温革命历史,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示范窗口” “文明先锋”“道德模范”,引导党员干部以“身边好人”为榜样履职尽责。坚持“底线”教育。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推进清廉湖南建设的意见》等法规政策,提升了大家的“边界意识”。坚持“反面”教育。集中学习观看了本土警示教育片《迷航》《叩问初心》《警钟长鸣》《忠诚与背叛》《越界》等,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以案为鉴、以案促改。
各级谈话,警惕廉政“底线”。局党组、党组班子成员和分管科室之间、科长和科员之间全面落实了谈话制度,并要求做到“四有”“三明”。“四有”:有记录、有签字、有汇报、有存档。“三明”:一是谈话内容明。谈话人熟悉廉政自律有关规定,掌握被谈话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不同的廉政自律要求。二是谈话目的明。使被谈话对象认清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增强廉政从政的自觉性和防止腐化堕落的警惕性。三是谈话方式明。由分管领导谈还是机关纪委书记谈,个别谈还是集体谈,都要事先明确。通过廉政谈话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得到了遏制,迟到早退的少了,看书学习的多了,6位业务中层骨干经常加班加点战斗,2位党外领导干部更是严格按照党员干部的规定要求自己。
健全制度,防控廉政“风险”。在内部管理方面,先后在作风建设、财务管理、窗口管理、廉政建设、文明办公等方面建立各类制度42项,并装订成册下发,做到人手一本。在业务流程方面,起草出台了《常德市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促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业一证”实施方案》《常德市深化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实施方案》《常德市中介服务管理办法》《中介服务目录》《常德市“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规范》《常德市“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方案》,优化上线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我的常德”平台,分别下放审批事项园区100多项、乡村56项,打造了“刷脸办”“承诺办”“主动办”“一枚印章管审批”等特色,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办事腐败。
严格执纪,高悬廉政“利剑”。一是强化自我监督。每月底,由机关党委牵头,一位班子带队,轮流对机关干部、窗口人员履行职责、遵章守纪、工作作风等情况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出具督查通报,明确整改措施。2019年以来,对11名上班迟到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对1人次驾车撞人党员进行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二是强化同级监督。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委员对智慧常德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和监督,积极配合市巡视组巡视巡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全力整改。三是强化强化社会监督。在政务大厅、云计算中心设立意见箱,在办事窗口设立“好差评”按钮,在局网站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全方位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机关党委、机关纪委 周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