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五个一”护航营商环境见实效
近年来,安乡县纪委县监委强化监督保障执行,完善促进发展,充分发挥“探头”和“前哨”作用,建立“五个一”护航营商环境工作模式,化身“五员”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落细,促进全县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建立一份清单,用监督员的细心为政商交往厘清边界。根据市纪委市监委印发《关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职责职能职责护航营商环境的意见》,明确10条“正面清单”和12条“负面清单”,并将《意见》及相关精神传达至全县51名处级领导干部、83个县直单位、12个乡镇。进一步厘清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与企业交往“亲”“清”界限,划定行为“安全区”,兜住不得违反党纪国法,不得利用职务的便利条件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造成企业不公平竞争的红线、底线。
完善一项机制,用保障员的耐心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出台《安乡县容错纠错管理办法(试行)》,采用“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等形式对容错免责备案等要素快速运用,真正让容错免责制度落地见效,形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明确容错免责情形。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根据在招大引强或项目推进、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实际损失和不良影响提炼归纳成3种容错免责情形,实现精准容错。一方面县纪委县纪委制定《容错免责事项备案表》,规定好事前备案的形式、流程和受理原则,让党员干部可以甩开膀子干。另一方面搞好事后申诉保障,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非故意失误或过错而受到追责问责的相关单位或党员干部,可在启动追责问责程序后7个工作日内,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填写《容错免责申请表》进行申诉,给党员干部吃下“定心丸”。加强容错免责结果运用。对给予容错免责的干部,纪检监察机关在评先评优、绩效考核和干部使用等事项进行廉洁审查时,不出具否定性意见。同时将容错免责结果通报至同级党委(党组)和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加强结果综合运用。截止目前,已对5名符合条件的干部给予容错免责,免予纪律处分,有3名干部已走上科局“一把手”岗位。
搭建一个平台,用服务员的贴心畅通政商交流渠道。一是搭建政企沟通,服务企业的常态化平台,及时与职能部门沟通,选优配强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参与服务,分析研判企业合理诉求,针对企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完善各项惠企政策。二是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建立领导互访座谈、重大事项检查视察、文件资料送阅、联席会议等制度。三是建立企业家建言直通平台和意见征询制度,依托党风政风监督微信群平台,24名党风政风监督员畅所欲言,充分听取企业家代表意见建议。四是实行政策扶持,配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环境塑县”发展战略举措的六项暂行规定》等6项制度,进一步细化对企业设立许可审批、涉企检查、企业环境塑造、企业降费减负等事项。
建强一支队伍,用宣传员的热心帮助企业搭台唱戏。县委将护航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县政府、县优化办设立宣传专栏,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社交载体点对点向园区企业宣传政策;县纪委主动搭建宣传平台。一方面利用老乡会、商会等平台在重大节假日宣传安乡。另一方面培育安乡特色,用品牌带动宣传。如,运用“安乡农仓”等具有安乡地方特色的产品代言安乡,让更多的人了解安乡。
查处一批典型,用护林员的恒心开辟查处绿色通道。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和营商环境问题移送渠道。充分发挥“信、网、电、微、报”五位一体举报平台作用,设立16个信访举报信箱,通过党风政风监督员,综合运用蹲点调研、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召开企业座谈会、专项巡察等方式方法,广泛收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对受理的涉及党政机关或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的,要求7个工作日内已送至县纪检监察机关。同时,县纪委县监委定期选取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线索予以挂牌督办或者直查直办,并对2018年以来项目落地情况开展调研,深挖个别项目未落地的原因,对可能存在决策部署不落地、执法监管不公正、法治保障不到位等六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对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包庇护短、隐瞒不报、有案不查、有责不究的予以严肃问责。2018年以来查处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搞变通、打折扣等损害营商环境违纪问题31起。(安乡县纪委县监委 潘登 曹靖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