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市纪委>详细内容

市纪委

津市:“暖心回访”治“心病”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9日 浏览次数: 字号:

“处分决定下发后,感到特别迷茫。这次回访,让我感受到组织没有放弃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温暖和力量。”1月14日,一名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干部雷某,在津市市纪委监委开展的回访教育时感慨道。

2020年来,津市市纪委监委积极开展回访教育工作,帮助受处理处分人员卸下思想包袱,感受组织温暖,积极投入工作。

强化回访教育疏导。认真听取受处分党员干部的思想汇报,把握其思想脉搏,帮助其分析所犯错误的危害和根源,促进其转化思想、改正行动。回访人员在对纪律处分决定不回避不评价的前提下,积极向组织反映受处分党员干部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及个人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建立回访教育档案。回访教育结束后,回访人员对回访情况认真记录并整理归档,同时加强与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沟通,对回访教育中能正确认识所犯错误,建议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受处分党员干部在提拔任用上予以考虑,处分影响期满后对其正常进行考核评优。据悉,自9月至今,处分影响期满建议纳入正常年度考核及评先评优43人,仍在处分影响期需要继续考察8人。

加强回访教育管理。将回访教育纳入本单位日常教育工作规划,统筹安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实施回访教育工作。在回访的具体形式上,根据回访对象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个人回访、家庭回访、单位回访及召开座谈会回访等形式。截至目前,直接针对受处分人本人的谈话51次,针对受处分人家庭的访谈12次,到受处分人单位召开座谈会39次,共涉及受处分回访对象51人,其中科级干部25人。

“对于曾经犯错的党员干部,不能一‘处’了之、一‘问’了事,回访教育既能重筑‘警戒线’,又能温暖人心,最终让他们清除心中的顾虑,把包袱变成动力,焕发工作热情。”津市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津市市纪委监委 江琳 金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