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市纪委>详细内容

市纪委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五下乡”破解基层群众“烦心事”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5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常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五下乡”为突破口,多项措施集中整治政务服务中效率低、门难进、脸难看、群众体验差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到基层,成功实现制度改革与技术支撑“双驱动”,推动基层政务服务就近办、一次办,有效破解基层群众的“烦心事”,让群众享受到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红利。

事项下乡。全面清理基层群众所需高频事项,统一发布《常德市下沉乡村受办政务服务事项指导目录(65项)》,实现基本要素统一,集中下沉乡村受办。引入最优颗粒度概念,全面拆事项,分情形,减材料,优流程,压时限,将65个下沉事项细分情形412个,压减时限71%,压减材料34%,打造个性化极简服务指南。按照“一图导引”要求,组织编制下沉事项服务画册,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形式展示服务指南,让基层群众看得清、易理解、好办事。

平台下乡。按照“线上为主、线下兜底”思路,在完善乡村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实体平台的同时,重点打造“三务合一”线上服务平台,将“我的常德”APP建设成为全市党务、政务、服务的总门户。目前,“我的常德”APP已经实现300多项服务事项“指尖办”,实名注册用户突破100万人,成为了信息惠民的新品牌。

数据下乡。统一搭建政府信息共享平台,落实数据共享机制,分类建成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归集68个单位38亿条数据,配置112类220万个电子证照,推进部门20多个应用系统与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实现数据通、业务通,形成数据源头活水。目前,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共支撑了52个跨部门业务系统,实现了数据“走基层”代替群众跑部门。全市已有22类证明材料无需提供纸质原件,办事群众在政务服务平台线上可查,在政务服务窗口“刷脸可办”。

标准下乡。在创新编制“一件事一次办”地方标准后,制定《常德市基层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将“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受理”“一次联办”“一次送达”等15项“一件事一次办”标准延伸引用至乡村两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服务新模式,乡镇(街道)以设置综合窗口为主、专业窗口为辅,村(社区)一律设置综合窗口,加快发展“全科服务”,全面提升乡村政务服务效能。

人才下乡。坚持保障下倾,积极推动机构岗位、人员编制、运转经费等资源下沉,全面强化乡村政务管理服务人才保障,提升基层政务服务品质。要求在乡镇(街道)普遍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作为乡镇(街道)直属事业单位,加挂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牌子,明确专人专岗,统筹协调处理政务管理服务事宜,积极探索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在村和社区统一招聘组建政务代办员队伍,比照村干部落实工资待遇,畅通乡镇干部招考通道,助力发展基层政务代办服务。

通过连续几年稳扎稳打、集中攻坚,全力组织事项、平台、数据、标准、人才“五下乡”,常德市已经成功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延伸覆盖到广大乡镇(街道)、村和社区,让基层政务服务逐步走向智能导办、就近能办、指尖可办,逐步实现跨域可办、跨层联办、一网通办,正在加速破解基层群众的“烦心事”。根据安排,2020年底,全市乡村两级“就近办”政务服务事项可突破300件,将成为政务惠民“大礼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陈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