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阳光村务”让村民吃上“定心丸”
提着刚刚发的鸡仔,石门县磨市镇木瓜峪村脱贫户王永清笑得合不拢嘴。
“去年我们全家都脱了贫,通过危房改造政策家里新房也盖了起来,今年政府还通过产业扶贫政策让我们全村都发展养殖业,现在生活是越过越好过了。”面对镇纪委干部,王永清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以前上面的政策只有村干部才知道,老百姓对村里的事情也不了解。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能及时公示,还经常召开村民大会投票表决村里的事情,再也不用四处打听,问东问西,所有的扶贫、惠农政策,心里都明镜一样亮堂着呢!”
磨市镇纪委在扶贫产业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村(居)的村务公开栏存在内容长期不更新、公开内容不完善等问题,一些应公开的内容,特别是涉农惠农政策和扶贫产业资金方面公开不到位,村民知情权和监督权形同虚设,村民对此反映强烈,并多次引发辖区内村民上访事件。
磨市镇纪委以化解信访矛盾、保障村民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组织协调、探索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持续强化村务监督工作。磨市镇纪委联合经管站和财政所建立和完善了《磨市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磨市镇村级纪检员、监督员名单及其管理办法(试行)》,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财务公开、村务监督等具体事项,各村(居)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实现了清集体“家底”,亮干部“箱底”,明村民“心底”。
为进一步使村务监督取得实效,方便村民知晓村内事务,磨市镇纪委要求各村(居)村务公开内容具体化,将财务支出、项目建设、保障政策、其他事项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各项村务模块化公示上墙,实现公开内容真实透明。同时探索建立“指尖上”的阳光村务,除以往橱窗式公开栏、“村村响”广播等公开方式外,利用“三湘E监督”、清风连心桥微信工作群等信息手段构建“互联网+监督”模式,对于在外务工的村民,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关心和了解村情村事。
“村务公开关乎村里的形象和风气,更事关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规范村务公开平台不仅能让村民广泛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更能有效遏制村级微腐败现象的滋生和壮大。”磨市镇纪委书记黄河说到,“磨市镇纪委将进一步加强制度规范和日常监督检查,坚决防止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表里不一。通过强化村务监督,打造阳光村务,切实让村民吃上‘定心丸’。”(石门县纪委 陈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