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市纪委>详细内容

市纪委

充满电,撸起袖子加油干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9日 浏览次数: 字号:

6月22至23日,市纪委市监委举办全市审理业务培训。市纪委市监委第一至第六监督检查室、第七至第十审查调查室、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案件内审员,区县(市)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及业务骨干,“六区”和市直纪检监察工委负责审理工作的同志8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现场

培训课上,审理室负责人总结回顾了2019年以来全市审理工作情况,通报点评了案件质量、处分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了下阶段的审理工作要求。审理室其他同志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构成和定性,如何把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及适用条款,渎职犯罪和问责案件的查办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审理制度规范等进行深入讲解。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银行相关同志就职务犯罪案件的证据规则及常用的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常见疑难复杂问题的认定、洗钱罪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培训期间,还进行了工作交流和现场答疑。

课堂上,各位老师针对纪委监委的工作实际授课,结合案例讲理论、讲工作方法,既深入又生动,参加培训的学员纷纷表示课程内容“干货”满满,通过学习培训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这是十多年来第一次全市审理业务专项培训,真正让我学习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希望市纪委以后多组织这样的学习培训。”武陵区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吴文兵在座谈会上说道。

培训学员普遍认为,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给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变化:工作群在壮大。不仅需要有专门的审理工作人员,各审查调查组还需要案件内审人员,做好案件质量的预审;重要性在提高。中央纪委明确提出审理工作是“一把手工程”,明确定位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关口、出口、窗口;使命感在增强。审理工作赶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好时代,不愧历史地呼唤,不愧时代的际遇;关注度在聚焦。社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关注从单一的审查调查环节开始向审查审理环节共同关注;专业性在固化。对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是纪法贯通的专才;制度网在织密。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在纪检监察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存在感在刷新。中纪委在很多方面对审理人员参加的工作进行了明确,对处分决定的宣布都有具体规范,需要审理人员参与。  


徐超云讲话

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徐超云要求,做好新时期的审理工作必须实现“十个转变”。一是审理人员从“敢说不”向“能说对”转变。说不是审理工作的本能,说对才是本事。审理工作需要扎实的功底、功力、功夫,要结得“千层茧”,练出“冲天翅”;二是从“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要以终身负责的担当追求高质量;三是从“舒适区”向“压力区”转变。四是从“跑半场”向“跑全场”转变。做好前后二篇文章,处分决定从一张纸到一堂课,回访教育从一席话到一生情,处分执行从一张图到一次清;五是专业能力从单一性向复合型转变。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审者先融通法纪,做会纪善法的全科医生;六是从“跟着走”向“领头雁”转变。要善于在继承中总结,在发展中创新,不做人云亦云的跟随者,要做敢为人先的创新者;七是从“内循环”向“双循环”转变。查审双方要常对话、监检双方要勤对接、纪法要多对照、处理前后要善对比、执行尺度须对标;八是从“上下脱节”向全市“一盘棋”转变。市、县两级审理工作必须做到有令必行、以上率下、取长补短、花开沅澧。要统一做好内审、协审、互审、联审、监审工作。九是审查调查组要从“被动补”向“主动做”转变。查审双方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对各自承担的任务负责,不要等审理室提出和反馈意见后才去补充完善,造成工作成本和损耗增加;十是从“静音模式”向“联播模式”转变。审理工作于无声世界既要用奋斗发声,也要用媒体发声,当用凌云笔,书写审理卷,留下身影、声音和声誉。(市纪委监委审理室  聂鸾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