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变废为宝还“两矿”渣山为绿水青山
“以前我们村民很少到煤矿渣山这边来,一是堆得高有危险,二是环境恶劣,每逢下雨,水冲下来成了黑泥,难以行走。现在砌了护坡墙,种上了树和草皮,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都快成我们的风景区了。”码头铺镇昌家村贫困户胡志松是村里的保洁员,说起赤峰煤矿的渣山环境感慨颇多。
原常德市赤峰煤矿和羊耳山煤矿(以下简称“两矿”)属于常德市两大国营煤矿,座落在澧县西北部的码头铺镇和火连坡镇境内,范围约75平方公里,均建于上世纪50年代。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因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等原因被国家政策性关闭。“两矿”历经近60年的开釆,矿区遗留7处9座约500万吨废弃渣山,堆积面积大、分步范围广。
常德市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石煤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自我排查出澧县“两矿”问题,并列入了常德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市本级调度)清单中。澧县县委、县政府对“两矿”渣山处置作出了“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明确要求。2018年8月,引进投资1200万元建立了一个渣山处理厂;2019 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将废弃的矿渣处理成为可利用的碎石和沙粒,变废为宝,用于县城区“三改四化”建设及外运至益阳南县等地。2019年10月以来,县纪委监委聚焦“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落细计划任务,严密组织监督检查,向澧县自然资源局、码头铺镇、火连坡镇等责任单位发出交办整改函,限定于2020年12月30日前完成修复整改。相关责任单位积极行动,扎实开展渣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落实生态修复任务。2019年11月又投资88万元,对羊耳山煤矿金泉井矿区、赤峰煤矿双泉寺井矿区及昌家矿区渣山进行了生态修复,种草复绿3000多平方米,覆土植树300余棵。
“县委、县政府对“两矿”渣山处置就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发展理念,落实“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具体举措,县纪委监委一定要全力护航,跟踪问效,坚决还“两矿”渣山为绿水青山。”澧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表示。(澧县纪委监委 蒋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