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市纪委>详细内容

市纪委

移动的支部课堂,让纪委书记红脸出汗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21日 浏览次数: 字号:

省纪委审理工作培训会主要精神是什么?审理案件如何首先从政治上来分析?处分决定如何执行……一连串的问题是在近期案件审理室支部课堂上提出的。这次支部课堂把课堂地点移步到了澧县、津市、临澧县纪委会议室,支部课堂成员扩大到县纪委书记、县纪委审理室全体干部及分管领导。

为了避免支部活动枯燥、干涩、单调,市纪委案件审理室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探索创新支部课堂,打造“支部活动+业务”的新模式,实现支部活动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有效融合,通过支部活动提升业务水平,依靠业务工作增强政治属性。

这次,支部课堂的主题确定为“从案件质量中检验审理工作的政治分析能力”,围绕这一主题,采取“看、听、考、评、谏”五个环节进行。一看案卷。通过阅看2019年案卷,直观了解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存在问题、短板。二听汇报。通过分别听取县纪委审理室主任和分管领导介绍,全面了解各县审理工作情况和工作经验、工作特色。三考素质。通过支部课堂上一连串专业问题的回答,深度考验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四评质量。通过现场反馈点评各县案件质量,有效促进县纪委正视不足、直面问题。五谏措施。通过提出明确要求和整改意见,积极推动区县改进不足、补齐短板,优化案件质量,提高审理工作的政治分析能力。

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徐超云对支部课堂开展情况进行点评,指出目前审理工作中存在文书不规范、程序不合规、手续不完备、材料不齐全、处理不平衡等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是思维陈旧。身子进入了新时代,脑子还留在旧时期,政治站位不高,没有从中央立法立规的原意去思考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二是惯性依赖。没有吃透学深《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察执法工作规定》等新规,工作中依赖于惯性做法,没有形成案件质量查审双方负责的工作机制。三是业务生疏。现阶段,纪检监察干部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仍显不足,没有达到纪法贯通、双施双守的能力要求。四是领导乏力。审查调查环节对案件质量的把握不足,往往更加重视关键证据到位,而忽视了整个案件质量的提高,依赖审理部门把关。五是监督空白。对案件质量的监督主要停留在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开展检查抽查,缺乏上下相互监督、地区交叉监督的长效监督机制,因为缺乏监督,工作就“任性”,就“为所欲为”,而忽视案件质量。

新形势下审理工作是一项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事业,必须用“五个一”的工作思路抓好审理工作:一要紧紧抓住和擦亮“一把手工程”。让“一把手”成为审理工作的坚强后盾、坚强支撑,纪委书记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审理工作要亲自调度、亲自指导、亲自督办,使每一件案件都成为铁案,经得起时间、历史、人民和社会的检验,达到“三个效果”的统一。二要部署和推进一体化建设。全市要齐心协力、共同创新,统一审理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让“各自为政”成为过去式,打造市县一体的常德审理品牌。三要谋划和统筹“一条龙”办结。审理工作的终点远不止、也不能停留在一纸处分文书,从处分决定宣布送达到回访教育,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不能缺失,要做实做好审理工作后半篇文章。四要蕴含和体现“一滴水”的作用。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审理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关口、出口、窗口,每一个案件的处理,都要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的价值和形象。五要锻造和培养一身正的能力。审理工作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审理人员必须要能力过硬、自身干净,磨好“金刚钻”,揽好“瓷器活儿”。

通过这次支部课堂现场检验,各县纪委监委看清了不足,找准了目标,感受了压力,特别是县纪委监委书记深刻体会到,审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自己一定要加强审理业务学习,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要用“红脸出汗”的状态勇往向前。审理工作走进了新的时代,审理人员使命更光荣、工作更繁重、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考验更严峻,要化压力为动力,用汗水浇灌收获,以案件的高质量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 聂鸾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