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市纪委>详细内容

市纪委

拉“红线” 亮“底线”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2日 浏览次数: 字号:

全面从严治党在路上之2017(二)

——全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综述

新的时代,呈现出新的气象。

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作为。

2018年1月1日,湖南省首个市级监察委员会常德市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市监察体制改革取得了新成果,党风廉政建设迈入了新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了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作为国家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市委第一时间成立了常德市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全力以赴完成改革试点任务。

成立湖南省首个市级监察委员会

2017年12月3日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睿主持召开市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了《常德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决定提请市委常委会审议。紧接着,周德睿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常德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周德睿主动扛起了“施工队长”的责任,郑重地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部署,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决不允许有丝毫的观望和疑虑,要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地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2018年1月15日上午,市纪委、市监察委员会案件审理室工作人员向违纪人员毛世秋送达党纪、政务处分决定书。

“毛世秋,今天我们代表市纪委、市监察委员会向你送达党纪、政务处分决定书……如果你对本决定不服,可向市纪委申诉,也可自收到政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市监察委员会申请复审……”

这是市监委发出的第一份政务处分决定书,既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的要求,又实现了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纪检监察工作的无缝对接。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成为监督关键词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真正把改革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把改革试点成效转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才能让党员干部知敬畏、让人民群众有信心。

在筹备成立市监委的同时,“巡察”监督和派驻机构监督也都实现了全覆盖。

2017年7月6日,市级派驻监督全覆盖完成,25个纪检组以综合派驻和单独派驻相结合的形式,实现了对73家市级党和国家机关监督或综合监督;同时,对94家未纳入改革范围的市直副处级以上事业单位和15家市属国有企业,通过授权相关派驻纪检组监督方式,实现监督全覆盖。

随着武陵区派驻监督全覆盖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也标志着常德市以“四统一”为抓手的派驻监督全覆盖改革在9个区县(市)的完成,实现了市、县两级派驻监督全覆盖,提前完成了省纪委的工作部署。

另外,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巡察办,组建了专门巡察组,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巡察机构。

转职能、转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转作风

周德睿还对纪检干部的内部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监督执纪的标尺偏出一寸,人民对党的信任就会丢失一丈,纪检监察干部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到思想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让监督执纪问责更有底气、更加硬气、更具权威。”

为此,市纪委、市监委坚持刀刃向内严查“灯下黑”,认真落实省纪委监督执纪“十不准”要求,不断拧紧纪检监察干部纪律螺丝,2017年全市共给予19名纪检监察干部纪律处分,先后对1名区县(市)纪委书记、2名区县(市)纪委班子成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对1名原区县(市)纪委书记进行了诫勉谈话。

近日,市纪委派出5个小组前往182个监督和授权监督单位,对派驻纪检组“三转”等情况开展实地督导调研。5个小组分别由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新组建的市纪委、市监委第一至第五纪检监察室负责,改革后,这5个纪检监察室主要负责联系地区和单位的日常监督。

市纪委、市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各级纪委派驻纪检组将持之以恒推进“三转”,在转职能、转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转作风,着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落实能力,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