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市纪委>详细内容

市纪委

观念之变引领风气之变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作者:刘凌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观念之变引领风气之变

常德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做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党员干部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纠“四风”树新风并举,从思想上清除“病灶”、拔除“病根”……

常德市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先学一步作表率、深学一层求实效,用观念之变引领风气之变——党员干部在“人情往来”上做“减法”,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深化整治突出问题,一体推进学查改;在干事创业上做“加法”,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主动担当作为,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振奋了发展信心。

“自身正、自身硬,才能赢得信任”

8月22日,常德市汉寿县岩汪湖镇金盆岭村的党员们在村道旁集结,他们自带铁铲和扫把,沿路清理道路旁的杂草。每个月的这一天举行主题党日活动,是这个村党总支部坚持了12年的规矩。

“集体学习、义务劳动、政策宣传,每一次主题党日就是一次党性的锤炼。”村党总支书记张祖爱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进行党员积分公示,所有公共区域的活儿全归党员义务干,党员还要联系群众“做好事”,就像比赛似的,谁都不愿缺席、掉队。

党风正则民风淳。金盆岭村没有一位专职保洁员,却处处洁净如新,大家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进行垃圾分类处理。风清气正的好环境引得“凤还巢”,6家小型加工厂陆续进驻,5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这些年,金盆岭村捧回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金字招牌”。“全国各地团队来学习交流,我就送两个字——坚持!”在张祖爱心里,作秀和做事完全是两码事。“我们农村基层党员只有自身正、自身硬,才能赢得信任,带领乡亲们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党风是表现,党性是根本。常德市委坚决扛牢主体责任,全市上下以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等内容,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进一步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党性修养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学习教育不是‘一阵风’,也不是要过关,而是要真正做到作风过硬。”5月29日,市委警示教育会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新提拔干部读书班上,一位90后年轻干部由衷地感慨。

“减负不减责任”

9月2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消散,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代丽平就走向了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眼下正值晚稻孕穗期,代丽平这些天一直忙着收集农技服务需求。“过去,大清早可没工夫干这些。整理资料、打卡留痕……哪一样不得花时间。”

代丽平在村里转了一圈后,回到港中坪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发现门口的挂牌简洁明了,办事大厅看起来更加清爽。“我们村部最多的时候有38块牌子,现在只有10块了。”代丽平说,和牌子一同减少的还有职能部门交办的事项、要求村里开的证明、村干部手机上种类繁杂的微信工作群等等。代丽平掰着手指头,语气轻快地细数着村务工作的变化,最后正色说道:“减负不减责任。现在大家有更多时间到群众中去,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

这一年来,港中坪村两委积极协调,村里完成了自来水增压工程,新建了污水净化池,推进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旧房改造等,村民幸福感全面提升,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村里启动农文旅融合项目,大家开村民大会和屋场会,集体讨论解决了停车难问题,有33户村民主动让出晒谷坪修建了停车场。”村民戴庆伟说,大伙还集思广益举办系列活动,带动村里农旅融合发展。今年“五一”假期,港中坪片区“Country Walk•港中村游记”主题活动吸引了八方来客,累计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

坚决向形式主义“亮剑”,一场基层治理变革在常德从上到下掀起,在学习教育期间,常德聚焦持续为基层减负增效,开展“十减”行动,实施“十增”举措,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从市本级组织开展的“百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评‘为基层减负’”电话调查情况来看,认为取消事项“很有效”、工作负担“明显减轻”的占比均超过了95%。

作风建设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持续为基层减负,就是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抓落实。学习教育期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体推进学查改,砥砺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推动了零基预算改革、阳光中介超市、阳光招生、“送解优”行动等一系列惠民举措的落地落实。

“我的婚礼幸福又轻松”

决定今年回老家常德市澧县举办婚礼,刘青开始还有些担心。

这位2016年入伍的现役军人,还记得小时候老家澧县码头铺镇刻木山村办婚礼的场景——酒席一摆就是两三天,菜品标准、烟酒档次都不低。一场婚礼下来,动辄10多万元的花销。

“我是党员,丈夫也是军人,我们不想大操大办,但又怕父母觉得没面子。”刘青本以为回家商量的时候会产生矛盾,却没想到母亲反倒劝起了她——“村规民约”有规定,婚宴酒席男女双方合办不超过30桌,每桌宴席不超过10个菜……

常年在部队的刘青,这次回乡发现村里的变化好大: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村民不是在果园里忙碌,就是在水果加工厂里打工,没人闲着打牌赌博,巧立名目整酒,大家一心一意把日子过好,村里更是刚刚捧回来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

刘青的婚礼很简约,摆了8桌,全部费用不到1万元,亲朋好友围坐一堂,虽无奢华排场,却满溢真挚温情,她由衷地感到“幸福又轻松”。

据澧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覃晶晶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婚俗改革试验区,澧县持续深化“人情风”综合整治。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当地针对婚丧嫁娶中可能涉及的违规收礼、铺张浪费等问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查摆问题,带头移风易俗。

作风建设实践表明,歪风与清风拉锯较量,邪气与正气反复角力,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劲。常德市委聚焦突出问题,真刀真枪推进整改,斩断由风及腐链条,从思想上清除“病灶”、拔除“病根”。

如今的常德,公务活动实行“一码通”缴纳伙食费、交通费,“餐桌上的乱象”日渐消散,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更普及,走亲访友回归亲情本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