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区县(市)>详细内容

区县(市)

西洞庭:小产业“育特色” 大监督“护航程”

来源:西洞庭管理区纪委监工委 作者:陈虹 丁珲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浏览次数: 字号:

秋日晴空下,西洞庭管理区金凤山村连片的虾塘波光粼粼。随着渔网缓缓收拢,一只只青壳透明、体型健硕的罗氏沼虾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银色的弧线。工人们的欢声笑语与活虾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金凤山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乡村振兴的“丰收曲”。

9月5日,由金凤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西洞庭管理区专项产业资金精准扶持的常德文朗水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始捕捞。这70亩虾塘的丰收,不仅是产业的成功,更是“一村一品”特色规划、资金注入与纪委监工委全程监督同向发力的成功实践。

“今年虾子长势这么好,产量这么高,离不开管理区给的‘第一桶金’和镇纪委给的‘安全锁’。”合作社负责人、同时也是村里养殖能手的丁子砖感慨道。他口中的“第一桶金”,是今年初西洞庭管理区为落实“一村一品”战略,向金凤山村罗氏沼虾项目拨付的8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而这笔钱从申请、批复到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祝丰镇纪委的监督下进行。

“我们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实行 ‘全周期监督’ ,从项目立项、资金审批到项目建设、收益分配,进行嵌入式跟踪监督,坚决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和项目半途而废。”祝丰镇纪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据悉,该项目今年亩产可达500斤,总产值超百万元。村集体通过入股可获得稳定分红,这笔收益将反哺于村级公益事业、基础设施改善和困难群众的补助,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产业的火爆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一方面,基地长期雇用5名脱贫户,捕捞旺季日均临时用工超10人,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合作社的成功运营也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和经验,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的虾品质好,不愁卖!每天1000多斤的货,一大早就被常德、长沙的批发商订完了。”看着满载鲜虾的货车缓缓驶出,村民丁子砖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咱们金凤山村‘一村一品’的金字招牌,更是集体领着大家共同致富的新起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